32条政策助力医药健康产业创新,高端对话共探“新药智造”未来之路,主题路演架起投融资对接桥梁……4月21日,以“‘亦’企远航·‘耀’动未来”为主题的2024北京经开区全球“新药智造”合作伙伴大会在区内隆重举办。北京经开区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主任孔磊,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杜鑫出席。
32条政策助力医药健康产业创新
“对创新技术项目优先启动统一定价论证程序,同步研究纳入医保支付;推进京津冀药品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挂网信息协同共享,持续推动京津冀“3+N”药品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合作,支持创新药械在京津冀地区使用;不断完善CHS-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机制,及时完成形式审查、数据验证及专家论证,对符合条件的新药新技术费用,不计入DRG病组支付标准,单独支付……”大会上,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杜鑫对近日发布的《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(2024年)》(以下简称《若干措施》)里的关键举措进行深入解读,并聚焦企业在研发创新、药械审批等实操过程中密切关注的问题逐一解惑。
《若干措施》从创新药械、临床试验、审评审批、流通贸易、临床应用等八个方面提出32条举措,将有效推进创新链、产业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,优化要素资源配置,培育优质创新生态,助推企业加快创新步伐,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,助力构建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。
“依托《若干措施》的实施,各部门同向发力,共同促进创新要素发展,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链优化升级,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健康需求。”杜鑫表示。
高端对话共探“新药智造”未来之路
“如何优化具体药械品种审评流程以提高审批的高效性?”“创新药械‘出海’如何实现关键突破?”“创新药械进入医保或集采后,企业如何定价以确保产品的竞争力和利润?”“创新药械实现知识产权快速保护的现有政策有哪些?”《若干措施》发布以来,受到了医药健康各领域企业的密切关注,许多企业也提出了一些困惑。
大会梳理了企业普遍关心关切的近20个难点和痛点问题,邀请北京市各相关部门聚焦“如何加速推进国产创新药械发展”“如何实现‘三医联动’落地做实”两大主题开展圆桌论坛,通过智慧与创新的思想碰撞,助力行业痛点和企业难点问题的解决,加快推动医药健康产业转型升级,探索“新药智造”未来之路。
“论坛很实!《若干措施》一发布,经开区就立即面向区内企业进行调研,征集企业对于政策的困惑,并在本次大会上邀请北京市有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进行解读,效率很高、非常及时。”参会企业告诉小亦。
“经开区的产业培育思路与《若干措施》是不谋而合的,与经开区自有的‘1+N’产业政策体系叠加,将成为推动区内医药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的‘强引擎’。”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主题路演架起投融资对接桥梁
活动邀请了近30家生物医药企业以及30余家投融资机构进行项目路演,数十个创新项目在大会上集中亮相,充分显示了北京经开区生物技术与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活力与前景。同时,通过挖掘富有创新活力、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和创新团队,帮助企业匹配资源和对接资本,推动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“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,透过大会这个平台,可以与行业伙伴共同交流、展示创新技术与产品,并达成合作,为公司发展提供资金支持,助力企业渡过难关。”现场参会企业兴奋地告诉小亦。
“‘新药智造’的‘新’与新质生产力不谋而合,经开区要做更多符合国家发展要求,能够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竞争合作的技术和产业。同时进一步深化医药产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,深化服务企业细节,建立‘产业一专班一平台公司’运行机制,通过这种模式创新,深化服务企业的专业性、针对性。”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当前,“新药智造”已成为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之一。北京经开区靠前布局,于去年就提出打造“新药智造”产业高地的目标,并围绕这一目标着力构建“1+N”的产业政策体系,不断优化区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研发、注册上市等全流程环境,吸引、培育了大批创新型企业入驻,鼓励引导一批企业智慧化转型。目前区内生物医药企业已达4200余家,其中高新技术以及专精特新企业高达百余家,有近百款创新药物、医疗器械处于临床和报批上市阶段,“新药智造”产业高地目标已见雏形。
“我们希望通过合作伙伴大会,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,为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,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,不断夯实‘新药智造’产业高地目标。”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。